杏花
作者:花卉园艺网
发布时间:
浏览次数: 581
的介绍
杏花(学名:Prunus armeniaca),又称杏子,是杏属李亚科植物,其果肉、果仁均可食用。杏花单生,先叶开放,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,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树木。杏可配植于庭前、墙隅、道路旁、水边,也可群植、片植于山坡、水畔,是春季主要的观赏树种。杏的学名指出:西方人对杏的认识,乃源于亚美尼亚,事实上,杏广布于东亚及中亚。其可采用播种或嫁接繁殖等种植方法,一般入药的杏,就是杏的果仁,有生津、解毒、清热之效用。初夏成熟。杏树原产中国,分布很广。树龄长,可活一百年以上,既能采果又能赏花,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都处重要地位。每年3-4月份,各地会举办杏花节,为游人踏青、郊游及摄影提供好去处。杏花是古老的花木,公元前数百年问世的《管子》中就有记载,因此,至少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。它既能采果又能赏花,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都处重要地位。杏花的形态特征
枝杏树为落叶乔木,高5-8(12)米。树冠圆形、扁圆形或长圆形;树皮灰褐色,纵裂;多年生枝浅褐色,皮孔大而横生,一年生枝浅红褐色,有光泽,无毛,具多数小皮孔。小枝褐色或红褐色。叶杏的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,长5-9厘米,宽4-8厘米,先端急尖至短渐尖,基部圆形至近心形,叶边有圆钝锯齿,两面无毛或下面脉腋间具柔毛;叶柄长2-3、5厘米,无毛,基部常具1-6腺体。花单生,直径2-3厘米,先于叶开放;花梗短,长1-3毫米,被短柔毛;花杏的花萼紫绿色;萼筒圆筒形,外面基部被短柔毛;萼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,先端急尖或圆钝,花后反折;花瓣圆形至倒卵形,白色或带红色,具短爪;雄蕊约20-45,稍短于花瓣;子房被短柔毛,花柱稍长或几与雄蕊等长,下部具柔毛。花形与和相仿,含苞时纯红色,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,花落时变成纯白色。杏的花期3-4月。果杏的果实球形,稀倒卵形,直径约2、5厘米以上,白色、黄色至黄红色,常具红晕,微被短柔毛;果肉多汁,成熟时不开裂;核卵形或椭圆形,两侧扁平,顶端圆钝,基部对称,稀不对称,表面稍粗糙或平滑,腹稜较圆,常稍钝,背稜较直,腹面具状稜;种仁味苦或甜。果肉暗黄色,味甜 多汁,具缝合线和柔毛,淡黄色至黄红色。2n=16、杏的果期6-7月。杏花的生态习性
杏树寿命长,华北、西北各地常见百年以上大树,产量仍很高。经济寿命亦很长,在40~50年间。杏对土壤、地势的适应能力强,多种植在山坡梯田和丘陵地上,在800~1000米的高山上也能正常生长。在壤土、粘土、微酸性土、碱性土上甚至在岩缝中都能生长。杏树耐寒力较强,可耐-30℃或更低的温度;耐高温,如新疆喀什等地,夏季最高气温43、4℃仍能正常生长结果且品质佳。杏花的栽培技术
杏可播种或嫁接繁殖。嫁接砧木可选山桃、梅、东北杏等,于7月中下旬进行丁字形芽接。芽接不可不晚,否则离皮困难,成活率低。如当年芽接末成活,可至次年春季枝接。也可用分蘖繁殖。杏树不耐水涝,地面积水3天就会烂根树死。在种过杏树、桃树、李树和樱桃等核果类果树的地方,不可再建杏园,否则易发生再植病,轻则树体发育不良、品质差,重则死树,导致建园失败。杏品种大多数自花不育或自花结实率很低,故而必须配置授粉树才能获得高而稳定的产量。一般情况下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为3~4∶1、杏树苗木繁殖主要采用嫁接繁殖,常用的砧木有山杏,即西伯利亚杏,广泛分布于华北、东北和西北地区。抗寒、抗旱、与杏的嫁接亲和力强,可以提高苗木的抗旱、抗寒力,而且有矮化作用。用普通杏作砧木,因树体高大,枝干粗壮,开始结果和进入结果期稍晚,但寿命长。有的地区用山桃、李、梅、等作砧木,多数表现亲和力弱,成活率低。栽植密度应根据品种、地力、管理水平等来确定,一般鲜食用杏2~3米×4~5米的株行距较为合适,亩栽40~80株。仁用杏2~3米×3~4米株行距为宜,亩栽55~110株。加工用杏可取二者之间的密度。杏花的病害防治
杏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杏疮痂病、黑斑病,流胶病,杏象甲、蚜虫、红蜘蛛、球坚介、舟形毛虫等,而以杳疮痂病、黑斑病、球坚介等危害较重,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防治。1、从入冬到发芽前,清除果园内的枯枝、落叶,剪除病枝,集中销毁,刮除老树皮,清除越冬病虫源,减少病虫基数。2、开花前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枝干,防治杏疮痂病、黑斑病、球坚介和其他越冬虫卵。3、3月中旬至4月上旬是杏象甲出土上树危害期,利用其假死性,清晨摇树,人工捕杀,清除虫果,并及时喷20%速扑杀2000倍液和50%多菌灵600倍液混合液。防治杏象甲和杏疮痂病、黑斑病、穿孔病,也可选用其他杀虫杀菌剂混用。4、4月中旬喷40%菊马乳油1000倍液和速克灵200倍液,可防治杏疮痂病,黑斑病、穿孔病及桃蚜。5、6月中旬用灭扫利2000-3000倍液、速扑杀1000倍液和多霉清1500倍液防治红蜘蛛、介类、黑斑病、穿孔病等病虫,并人工捕杀红颈天牛成虫。6、7月中下旬,人工捕杀群集而未分散的舟形毛虫,或及时喷速灭杀丁2000倍液进行防治。7、发芽前即花芽膨大期喷药,可用吡虫啉4000-5000倍液。发芽后使用吡虫啉4000-5000倍液并加对氯氰菊酯2000~3000倍液可杀灭蚜虫,也可兼治杏仁蜂。坐果后可用蚜灭净1500倍液防治蚜虫。杏花的分布区域
产地杏可能原产我国,亚洲中部,日本和朝鲜,但是在亚美尼亚和古波斯国的地域也发现有此植物;中国的西北、华北和东北各地分布最广。中国在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大量栽培,西方国家的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而传过去的,性耐寒、喜光、抗旱、不耐涝。分布杏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,除南部沿海及台湾省外,大多数省区皆有,其中以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内蒙、江苏、安徽等地较多,其集中栽培区为东北南部、华北、西北等黄河流域各省。近年来为了发展杏商品基地,先后在一些老产区建成了一批新品种基地,如河北巨鹿、广宗的串枝红杏基地,山东招远的红金榛杏商品基地,张家口大扁杏商品基地,北京的水晶杏基地,山东崂山关爷脸杏基地,山西阳高京杏种植基地,历城红荷苞基地,河南渑池仰韶红杏基地,陕西华县大接杏基地,甘肃敦煌李光杏基地和新疆英吉沙杏基地等。在这些基地的建设过程中,选用名优品种,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,使我国杏生产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杏花的食疗或药用价值
护花网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、医疗的依据。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,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。对于疾病,不粗心大意、不推延、不放弃希望,勇敢面对,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,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。杏果可生食或加工果脯、果仁可供食用及药用。杏花的作用用途
园林观赏杏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树木,其花色又红又白,胭脂万点,花繁姿娇,占尽春风。杏可配植于庭前、墙隅、道路旁、水边,也可群植、片植于山坡、水畔。同时杏还是沙漠及荒山造木树种。杏果可生食或加工果脯、果仁可供食用及药用。杏是著名的果木,果供生食之外,还可制成杏干、杏脯等。杏仁可供食用、榨油和药用。树龄较长,可活一百年以上,是春季主要的观赏树种。美容功效“裁剪冰绡,轻叠数重,淡著燕脂匀注。新样靓装,艳溢香融,羞煞蕊珠宫女。”这是宋徽宗描述杏花的传神佳作。 杏花具有补中益气,祛风通络的作用,可营养肌肤,祛除面上的粉滓。宋代的《太平圣惠方》中,就有以杏花、桃花洗面治斑点的记载。古籍《鲁府禁方》里有一个美容秘方,叫“杨太真红玉膏”,是杨贵妃美容专用的。制作时,将杏仁去皮,取滑石、轻粉各等份,共研末,蒸过,入龙脑、麝香少许,以鸡蛋清调匀,早晚洗面后敷之,具有“令面红润悦泽,旬日后色如红玉”的功效。 杏花的美容作用与其含有抑制皮肤细胞酯酸酶活性的成分有关。将杏花熬粥服用,可以借米谷助期药力,让肠胃充分吸收其内含抑制皮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有效成分,以预防粉刺和黑斑的产生。杏花的文化背景
历代记载杏花是古老的花木,公元前数百年问世的《管子》中就有记载,因此,至少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。它既能采果又能赏花,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都处重要地位。盛开时的杏花,艳态娇姿,繁花丽色,胭脂万点,占尽春风。居家庭院中如成列种植,春日里红云朵朵了,非常壮观动人。也适于单植赏玩,如和垂柳混栽,在柳叶吐绿时,相互辉映,更具鲜明的色彩。十多年以上的老杏树,姿态苍劲,冠大枝垂,若孤植于水池边,在水中形成古色古香的倒影,趣味无穷。杏花有变色的特点,含苞待放时,朵朵艳红,随着花瓣的伸展,色彩由浓渐渐转淡,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。“道白非真白,言红不若红,请君红白外,别眼看天工。”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杏五绝,他对杏花的观察十分细致。王安石在《北坡杏花》诗中,也把杏花飘落比作纷飞的白雪,他欣赏了水边的杏花,感慨的咏道:“一陂春水绕花身,花影妖娆各占春。纵被春风吹作雪,绝胜南陌碾作尘。”清水绕杏树,岸上花朵,水中花影,各显芳姿,水旁杏花是多么的美丽!相传,我国古时的杏花还有多色的,比如:粉红色、梅红色、红色等等。《西京杂记》中记叙道:“东海都尉于台,献杏一株,花杂五色,六出,云仙人所食。”《述异记》一书中也谈到,天台山有五色的杏花;六瓣,叫仙人杏,核内双仁。在国内,曾多次请教界前辈,都说听说过五色杏花,但都未见过。从植物学角度看,杏属科,应是五瓣花。古书中的六瓣杏花恐怕是误传。杏花在我国传统中,是十二花神之二月花,足显地位之高!相关诗词1、 杏花(作者:王安石 朝代:宋)2、 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(作者:刘禹锡朝代:唐)3、 杏园(作者:姚合朝代:唐)4、杏花天(作者:朱敦儒朝代:宋)6、 文杏馆(作者:裴迪朝代:唐)7、 奉和许阁老霁后慈恩寺杏园看花,同用花字口(作者:权德舆朝代:唐)8、 过杏溪寺寄姚员外(作者:无可 朝代:唐)9、 十月朝补种杏花(作者:杨万里 朝代:宋)10、 杏花天(作者:张孝忠朝代:宋)11、 杏(作者:苏轼朝代:宋)12、 杏花天(作者:无名氏朝代:宋)13、 杏花天(作者:史浩朝代:宋)14、 江神子/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(作者:谢逸朝代:宋)15、 杏花天慢(作者:曹勋朝代:宋)16、谢张芳远惠杏花(作者:邵亨贞朝代:元)17、 杏园(作者:徐夤 朝代:唐)19、 杏花(作者:王铚朝代:宋)20. 探杏二首(作者:杨万里 朝代:宋)21、 杏(作者:洪咨夔朝代:宋)22、 杏花天(作者:卢炳朝代:宋)23、 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二首(作者:黄庭坚朝代:宋)24、 新潍见桃杏书事(作者:孙应时朝代:宋)25、 杏帘在望(作者:曹雪芹朝代:清)26、 杏花(作者:王安石 朝代:宋)27、 杏花(作者:元稹朝代:唐)28、 杏林春燕(作者:唐寅朝代:明)29、 杏花天慢(作者:曹勋 朝代:宋)30. 杏花天(作者:张孝忠 朝代:宋)31、 杏花(作者:陆游朝代:宋)32、 道中未开木杏花(作者:王周朝代:唐)33、 江路见杏花(作者:陆游 朝代:宋)34、 杏(作者:孙何朝代:宋)35、 文杏馆(作者:王维朝代:唐)36、清平乐赋杏花(作者:王庭筠朝代:金)37、 杏花(作者:王铚 朝代:宋)39、 娇杏赞(作者:曹雪芹 朝代:清)40. 古苑杏花(作者:张籍朝代:唐)42、 杏花天(作者:吴礼之朝代:宋)43、 次韵杏花三首(作者:王安石 朝代:宋)44、 四月癸已发浔阳馆过濂溪饭于杏溪愒清虚庵宿(作者:魏了翁 朝代:宋)45、 州民有献杏者,瑰丽溢目,因感花未几,聊以(作者:羊士谔朝代:唐)47、 杏花天(作者:赵长卿朝代:宋)48、 杏花(作者:李商隐朝代:唐)49、 杏花天(作者:辛弃疾朝代:宋)50. 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(作者:刘禹锡 朝代:唐)51、曲江红杏(作者:郑谷朝代:唐)52、 夜行船 闻卖杏花(作者:史达祖朝代:宋)53、 折杏子(作者:杨万里 朝代:宋)54、 杏花天(作者:吴文英朝代:宋)55、 杏坛(作者:钱闻诗 朝代:宋)56、 行阙养种园千叶杏花二首(作者:杨万里 朝代:宋)57、 桃杏园(作者:蔡襄朝代:宋)58、 杏花天(作者:侯置 朝代:宋)59、 杏园联句(作者:李绛朝代:唐)60. 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(作者:杨万里 朝代:宋)61、 清平乐 寄山居道人约看杏花(作者:张翥朝代:元)62、 再题通政院王荣之八月杏花(作者:方回 朝代:宋)63、 和道矩送客汾西村舍杏花盛置酒其下(作者:司马光朝代:宋)64、 青杏儿(作者:姬翼 朝代:元)66、 酬赵尚书杏园花下醉后见寄(作者:权德舆 朝代:唐)67、 杏溪十首·渚上竹(作者:姚合 朝代:唐)68、 虞美人 谢张芳远惠杏花(作者:邵亨贞 朝代:元)69、 杏花杂诗(作者:元好问朝代:金)70. 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(作者:司空图朝代:唐)71、 杏花天(作者:张孝忠 朝代:宋)72、 杏溪十首·枫林堰(作者:姚合 朝代:唐)73、 杏花天(作者:吴文英 朝代:宋)74、 北园坐上探题得新杏(作者:韩维朝代:宋)75、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(作者:李君何 朝代:唐)76、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(作者:韩愈朝代:唐)77、 杏花(作者:滕岑 朝代:宋)78、 某得银杏不食种之庵前见者曰是三十年乃生公(作者:释慧空 朝代:宋)79、 杏花天(作者:谢懋朝代:宋)80. 题俞时琰杏山堂医(作者:许月卿朝代:宋)81、杏花天(作者:赵彦端朝代:宋)82、题杏花翠羽(作者:舒岳祥朝代:宋)83、三月二十日多叶杏盛开(作者:苏轼朝代:宋)84、州民有献杏者,瑰丽溢目,因感花未几,聊以(作者:羊士谔朝代:唐)85、送邑簿阮杏山解任(作者:陈著朝代:宋)86、答贺文杏韵(作者:赵必蒸朝代:宋)87、杏解嘲(作者:司马光朝代:宋)88、大石调青杏子咏雪(作者:白朴朝代:元)89、杏花(作者:厉文翁朝代:宋)90.杏花天(作者:汪莘朝代:宋)91、重寻杏园(作者:白居易朝代:唐)92、北轩老杏其大围春色向晚只开一花余悯其憔悴(作者:司马光朝代:宋)93、杏花天(作者:辛弃疾朝代:宋)94、郡圃杏花二首(作者:杨万里朝代:宋)95、杏花天(作者:李莱老朝代:宋)96、探杏二首(作者:杨万里朝代:宋)97、古苑杏花(作者:张籍朝代:唐)98、风入松观灯下半开杏花(作者:王恽朝代:元)99、青杏儿(作者:赵秉文朝代:金)100.杏花天(作者:周密朝代:宋)101、游园不值(作者:叶绍翁朝代:宋)名篇鉴赏游赵村杏花〔唐〕白居易赵村红杏每年开,十五年来看几回?七十三人难再到,今春来是别花来。杏花〔唐〕韩愈居邻北郭古寺空,杏花两株能白红。曲江满园不可到,看此宁避雨与风?二年流窜出岭外,所见草木多异同。冬寒不严地恒泄,阳气发乱无全功。浮花浪蕊镇长有,才开还落瘴雾中。山榴踯躅少意思,照耀黄紫徒为丛。鹧鸪钩輈猿叫歇,杳杳深谷攒青枫。岂如此树一来玩,若在京国情何穷?今旦胡为忽惆怅?万片飘泊随西风。明年更发应更好,道人莫忘邻家翁。杏花〔唐〕李商隐上国昔相值,亭亭如欲言。异乡今暂赏,眽眽岂无恩。援少风多力,墙高月有痕。为含无限意,遂对不胜繁。仙子玉京路,主人金谷园。几时辞碧落,谁伴过黄昏。镜拂铅华腻,炉藏桂烬温。终应催竹叶,先拟咏桃根。莫学啼成血,从教梦寄魂。吴王采香径,失路入烟村。杏花〔唐〕罗隐暖气潜催次第春,梅花已谢杏花新。半开半落闲园里,何异荣枯世上人?古苑杏花〔唐〕张籍废苑杏花在,行人愁到时。独开新堑底,半露旧烧枝。晚色连荒辙,低阴覆折碑。茫茫古陵下,春尽又谁知。村西杏花二首〔唐〕司空图薄腻力偏羸,看看怆别时。东风狂不惜,西子病难医。肌细分红脉,香浓破紫苞。无因留得玩,争忍折来抛。故乡杏花〔唐〕司空图寄花寄酒喜新开,左把花枝右把杯。欲问花枝与杯酒,故人何得不同来?杏花〔唐〕司空图诗家偏为此伤情,品韵由来莫与争。解笑亦应兼解语,只应慵语倩莺声。杏花〔唐〕温庭筠红花初绽雪花繁,重叠高低满小园。正见盛时犹怅望,岂堪开处已缤翻。情为世累诗千首,醉是吾乡酒一樽。杳杳艳歌春日午,出墙何处隔朱门。杏花〔唐〕温宪团雪上晴梢,红明映碧寥。店香风起夜,村白雨休朝。静落犹和蒂,繁开正蔽条。澹然闲赏久,无以破妖娆。途中见杏花〔唐〕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,墙外行人正独愁。长得看来犹有恨,可堪逢处更难留。林空色暝莺先到,春浅香寒蝶未游。更忆帝乡千万树,澹烟笼日暗神州。杏花〔唐〕吴融粉薄红轻掩敛羞,花中占断得风流。软非因醉都无力,凝不成歌亦自愁。独照影时临水畔,最含情处出墙头。裴回尽日难成别,更待黄昏对酒楼。杏花〔唐〕薛能活色生香第一流,手中移得近青楼。谁知艳性终相负,乱向春风笑不休。杏花〔唐〕元稹常年出入右银台,每怪春光例早回。惭愧杏园行在景,同州园里也先开。杏花〔唐〕郑谷不学梅欺雪,轻红照碧池。小桃新谢后,双燕却来时。香属登龙客,烟笼宿蝶枝。临轩须貌取,风雨易离披。游园不值〔宋〕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,小扣柴扉久不开。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咏杏花〔现代〕叶千华红心一颗春风吹,雨露枝头日生辉。越墙窥探新世界,闲人谈笑说是非。唐诗喻意杏花,在春天发芽,春尽而逝渐枯萎,既有绚丽灿烂的无限风光,也有凋零空寂的凄楚悲怆,不同的诗人因不同的人生际遇,对杏花的联想感慨也千姿百态:有人在羁旅飘泊中感受到杏花盛开的热烈温馨,有人在惆怅莫名中发现杏花绽放的朦胧灰暗,有人在历尽坎坷后感叹杏花飘飞的落寞凄凉,也有人在相思离别时哀怨杏花凋谢的苍凉无情……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下面择取部分杏花飘飞的唐诗,稍作剖析,以飨读者。杜牧的《清明》抒写“路上行人”的悲喜情怀。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清明节是一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,本该是家人团聚,或游玩观赏,或上坟扫墓;而今行人孤身赶路,触景伤怀,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。偏偏这时又赶上细雨纷纷,春衫尽湿,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。“欲断魂”呼应并深化了“雨纷纷”的情感氛围,突出行路之人的心事重重,凄迷纷乱。一、二两句是通过写景来烘托人物的羁旅愁思。三、四两句则记事志喜。行人希望找个酒家,歇脚避雨,饮酒浇愁,于是问路牧童,牧童随手一指让人产生意外的惊喜:那隐约可见的枝头红杏,那随风飘飘的古朴酒旗,唤起了行人心间多少热情和温馨啊!红杏出林,粉红似霞,遥而可及,望而心动。一颗流浪飘泊的心在红杏林边的小小酒店得到了暂时的安顿,行人的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暖流——轻轻的喜悦,淡淡的欣慰。全诗四句,先愁后喜,借杏花闪现传行人悲喜交加之情,细腻而曲折,感伤而凄美。温庭筠的《碧礀驿晓思》借诗人梦醒所见抒写思乡之情。“香灯伴残梦,楚国在天涯。月落子规歇,满庭山杏花。”诗人大梦初醒,迷离恍惚,只见孤灯荧荧,明灭不定;只觉楚国故里,远在天涯。他不禁悲从中来,怅然若失,走出客舍,徜徉庭院,只见晓色朦胧之中,残月缓缓下沉,山杏开满庭院,原来长夜悲啼的子规这时也敛声静气,歇息下来,在清晨的清空静谧当中,诗人有一点思乡的寂寞和忧伤,也有一份满目春色、繁花似锦的喜悦和欣慰,陌生、孤独、惊喜、欣悦交融在一起,借“朦胧淡远”的杏花巧妙地传达出来。李商隐的诗以捕捉和描绘日常生活中某种微妙的诗意感受而见长,《日日》就是这样一首典范之作,写的就是由烂漫春光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意绪。“光斗日光,山城斜路杏花香。几时心绪浑无事,得及游丝百尺长?”首句写春光与日光争艳竞妍,造语新奇,意趣盎然。丽日当空,春光烂漫,万物生长,方兴未艾,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热烈欢快的勃勃生机。日光,既指艳阳春日,又兼有时光之意。着一“斗”字,似乎眼前这烂漫纷呈的春光日日与时光争雄比长,力求在这美好的时光尚未消逝之前展现它的全部美艳。这一比斗本身就暗含韶光易逝的轻微惆怅,暗逗下文意绪的纷扰不宁。第二句实写春光,微寓心绪。城郊野外,山路横斜,艳阳高照,杏花盛开,惠风和畅,芳香四溢,极目远眺,只见山杏灿烂却微呈白色,亮人眼目却略带灰暗,这种色调容易触动诗人春日的无名惆怅。杏花开放,一见春光烂漫,二见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状的缭乱不宁。三、四两句更进一步点出了诗人消融纷扰的企盼。什么时候才能使心绪摆脱眼前这种纷扰不宁的状态,能够象这百尺游丝一样轻松悠闲呢?通读全诗,不难发现,芳香四溢的杏花实际上折射出诗人伤春、伤情的纷乱不宁。花本无情人有意,古人喜欢托物言志,借花言情。钱起的《暮春归故山草堂》就通过对比杏花和幽竹来抒发自己的人生志趣。“谷口春残黄鸟稀,辛夷花尽杏花飞。如怜幽竹山窗下,不改清阴待我归。”前面两句写眼前景:黄鸟稀,辛夷尽,杏花飞,渲染出春光消逝,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。后面两句写诗人的惊喜发现:窗前幽竹,兀傲清劲,翠绿葱茏,摇曳多姿。花鸟销声匿迹与幽竹“不改清阴”形成对比,烘托出诗人回归草堂的发现之喜。耐人寻味的是,写花写竹别具象征深意。“不改清阴”的幽竹象征着那种不畏春残,不畏秋寒,不为俗屈的高风亮节;与此对应,随风飘零的杏花、辛夷花则隐喻屈俗变节,易衰易谢,经不起考验的凡夫俗子。两相对比,可见幽竹(实际上是诗人心志的写照)之坚贞高洁,杏花之脆弱易谢。杏花飘飞写尽了人生的浮躁不宁,趋时易变。花红易逝,红颜易老,人花相喻,言愁说恨,这在古代诗词中当是普遍现象,戴叔伦的《苏溪亭》就是反映这种题材的典范之作。借暮春花草烟雨写美人怨别离恨之情。“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?燕子不归春事晚,一汀烟雨杏花寒。”溪边亭畔,青草遍地,绿水悠悠,这般景致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恨。东风吹拂之中,美人斜倚阑干,凝眸沉思,“问女何所忆,问女何所思?”燕子不归,春光将尽,美人悲从中来:游子不归,红颜将老,何处是归期呢?“一汀烟雨杏花寒”,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,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丽日晴空下的艳丽容光,显得凄楚可怜。这不正婉转地隐喻苦苦等待、容颜衰老的薄命美人吗?凄风苦雨中的杏花,憔悴无光,烘托出美人迟暮的惆怅哀愁。杏花的花语
杏花花语为:少女的慕情、娇羞、疑惑。分享到: